新会陈皮受雨水影响收果减产,种植到期对其影响探讨
摘要:新会陈皮受雨水影响收果减产,种植到期对其影响探讨新会三江陈皮2020新会三江皮从收藏陈皮来说,首先要弄清楚一个问题,那就是新会陈皮是不是区别于外地以及周边的陈皮,如果觉得没区别那就不要收藏了,从实际上...
一遇雨季,陈皮产量缩水;租约到期,土地难觅踪影。新会那帮种地的今年笑得比哭还尴尬。
种地就像谈恋爱
八年种陈皮,头三年赔得底朝天。2020年行情一飞冲天,种植户们喜笑颜开。谁料好日子不长,2023年租约到期,地主们早就磨刀霍霍,等着涨价。这不就跟追女孩似的,终于谈婚论嫁,结果丈母娘突然要加彩礼。
老王那家伙算了一笔账,按现在的行情,一亩地能赚两万。可要是地租涨一倍,那点小钱连水电费都交不起。更别提这连绵不断的雨,把果子的产量给压得跟啥似的,今年这收成,估计连成本都保不住。
十万亩的数学题
官方宣称新会陈皮有十万亩,听起来挺吓人。但其实,亩产3000斤就算挺高的了,加起来总共才3亿斤鲜果。一做成陈皮,就只剩下1500万斤,连本地人都分不过来。
新会那地方卖陈皮的得有好几万人,要是每人一天能卖两斤,一年下来能卖出720万斤去。这还没算上广州、深圳那帮倒卖货的,更甭提李家、陈家这种大家伙的进货量。剩下的780万斤?早就让香港的茶馆和药材店给订走了。
真假陈皮修罗场
外地那啥陈皮,敢顶替新会货,这手段早在二十年前就有人使过。可现在,买家们可聪明了,闻一闻味儿就能识破真假。正宗新会陈皮放个三个月,那药香就出来了,外地那啥皮就算放三年,还是一股橘子味儿。
东莞那谁去年图便宜买了堆“新会皮”,泡茶喝着跟洗脚似的。现在,他宁愿多掏三成钱,也得亲自跑果园盯着摘果子。还有那更狠的,直接把整个果园都包了,树根带土,还验了个DNA。
存皮比存钱靠谱
银行那利率才1.75%,可陈皮的年增值能到15%。广州的刘阿姨2018年用5万块存的梅江皮,现在居然值了20万。她觉得这比炒股靠谱多了,至少不会跌成ST股那样子。
这陈皮玩儿得挺有讲究。冰箱里放不得,一闷就变霉;太阳下晒不得,晒成干陈皮。得找个老杉木仓,再铺上台山稻草。湿度一超过70%,抽湿机就得开,这电费可不能省。
暴雨天的商机
这雨,连下不停,好货越来越难找。你看,会城那边的批发价都飙到280块一斤了,比去年涨了整整两成。那些老江湖,早就看穿了这行情,雨季前就早早囤货了。
最悲催的莫过于那些盼着降价的小白。荔湾那边的茶贩小林熬到八月,结果发现降价没戏,连次品都抢光了。现在他整天守在果园,一看到骑三轮车拉果子的,就赶紧上前问价。
陈皮界的黑暗料理
新会那帮家伙玩得挺邪乎:有人把榴莲往库房里一放,说是能帮着陈皮快点变老;还有的家伙,时不时喷点高度酒,吹嘘能杀菌还能让味道更上一层楼。最扯淡的是,有个台山老板,居然在陈皮堆里埋了二十斤咸鱼,这操作也是没谁了。
这事专家都说了,纯属瞎胡闹。好皮鞋,通风透气就成,时间久了自然能看出门道。可就是有些人,偏信那些玄乎的东西,跟炒股看K线图似的,明知道不靠谱,还是忍不住想试试运气。
瞧瞧这东西,你以为陈皮就只是个调料小弟?你们那儿的特色货色里,有没有什么神奇的传说故事?